搜索网站、位置和人员
方凌澜博士
Linglan Fang, Ph. D.
RNA化学生物学和小分子识别实验室
方凌澜博士
Linglan Fang, Ph. D.
RNA化学生物学和小分子识别实验室
“格物致知,长期主义”
个人简介
方凌澜,博士生导师,于2020年获得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师从Dustin Maly教授。随后加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活性小分子靶点探测和RNA合成后修饰技术,师从Eric Kool教授。将于2024年8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并组建RNA化学生物学和小分子识别实验室。部分研究成果以第一或共同作者多次在Nat. Chem.、Mol. Cell、JACS、Cell Chem. Biol. 等期刊发表,拥有数项国际专利。
研究方向
RNA化学生物学是一个基于有机合成化学,并集生物化学、转录组学、大数据分析等多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型研究领域。我们聚焦于通过有机化学手段发展新型化学分子探针,结合生物信息学等跨领域技能,系统性地发掘转录组中被多源小分子特异识别的位点,并深入探索这些分子作用对RNA的结构、功能和细胞功能的影响。我们将在分子层面释义RNA的小分子特异识别在维持细胞稳态中的关键作用,并揭示多种疾病的形成和分子毒理的诱因。这些研究将着力为相关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场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 发展并应用新型分子探针实现活细胞内RNA与小分子互作的高精度探测(有机化学+生物学交叉方向)。
2. 建立高通量实验技术,探索生命过程的小分子调控原理(生物学)。
3. 设计并合成新型多功能活性小分子,对疾病相关RNA实现精准化学干预(有机化学+生物学交叉方向)。
学术成果
方凌澜博士长期致力于发展活性小分子靶点探测相关的平台技术,在复杂生物系统中寻找外源小分子的活性结合位点,并在分子水平揭示外源小分子对于靶点的结构、功能以及所在细胞稳态和信号通路的影响。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包括:
1. 建立高通量测序手段,首次在实现以单核苷酸分辨率大规模侦测小分子与人类转录组的相互作用。发现药物分子在转录组中存在普遍的“脱靶”现象,并揭示了药物-RNA互作诱发药物副作用的新机制。
2. 发展生物正交反应,利用小分子在活细胞中实现对蛋白质激酶的构象控制。并建立化学蛋白质组学手段,首次实现对受激酶构象控制的蛋白质互作网络的系统性表征。
3. 开发RNA合成后修饰反应,利用酰基咪唑小分子实现对RNA稳定性、信使RNA翻译和免疫效能的控制。
代表论文
1. Fang L, Velema WA, Lee Y, Xiao L, Mohsen MG, Kietrys AM, Kool ET, Pervasive Transcriptome Interactions of Protein-Targeted Drugs, Nat. Chem., 2023, 15, 1374-1383.
2. Fang L, Xiao L, Jun YW, Onishi Y, Kool ET, Reversible 2´-OH Acylation Enhances RNA stability, Nat. Chem., 2023, 15, 1296-1305.
3. Fang L, Chakraborty S, Dieter EM, Potter ZE, Lombard CK, Maly DJ, Chemoproteomic Method for Profiling Inhibitor-Bound Kinase Complexes, J. Am. Chem. Soc., 2019, 141, 30, 11912-11922.
4. Fang L, Kool ET, Reactivity-Based RNA Profiling for Analyzing Transcriptome Interactions of Small Molecules in Human Cells, STAR Protocols, 2023, 4, 102670.
5. Fang L, Vilas-Boas J, Chakraborty S, Potter ZE, Register AC, Seeliger MA, Maly DJ, How ATP-Competitive Inhibitors Allosterically Modulate Tyrosine Kinases That Contain a Src-like Regulatory Architecture, ACS Chem. Biol., 2020, 15, 7, 2005-2016.
其它已发表论文:https://pubmed.ncbi.nlm.nih.gov/?term=linglan%20fang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fanglinglan@westlake.edu.cn
课题组目前正在组建中,面向海内外诚邀有责任心、好奇心、耐心的博士后、研究助理和博士研究生一起挑战前沿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我们将构建一个多学科高度交叉的研究团队,方向包括化学生物学、有机化学、转录组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大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招聘信息如下)。
课题组文化:(1)保持开放的思想、智能上人人平等:固化的背景观念(例如教育出身、家庭背景、长幼顺序、国籍)抑制创造力,阻碍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对科学的热情。我将确保每位组员在智能上平权,鼓励自由地发表研究见解。(2)“为什么”:个人的知识有局限性,鼓励所有组员不懂就问、不懂就查。多问“为什么”,格物致知。(3)报喜也报忧:仔细分析不如预期的实验结果往往可以引出新的科学发现。支持鼓励每位组员毫无顾虑地向我展示任何研究想法、结果、成功、失败。(4)事不过“二”:人无完人,每个错误都将是一次成长训练的机会。但每位组员有责任改正、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5)认真研究、认真休息/玩耍:科研训练并非一蹴而就。在实验室里,我们全身心投入研究。在学习之外,我支持鼓励所有组员劳逸结合,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
本课题组目前招收博士生、博士后、科研助理,详情如下(长期有效):
博士后:获得化学生物学、化学、药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或其它相关博士学位。具有以下任一研究背景的申请人优先考虑:在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RNA生物学和核酸化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以及相关研究方向有丰富研究经验;有天然产物、药物或分子探针相关的合成化学经验;熟练掌握高通量测序文库构建和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拥有药靶互作实验,靶点识别和验证,RNA结构、RNA-蛋白互作分析等相关经验;熟练掌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qPCR、基因克隆、培育稳定细胞株等技术。岗位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已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有责任心、耐心;具有良好的英文读写以及交流能力。有意应聘者请发送个人简历(页数不限)、科研工作总结(1-2页)和2位推荐人信息至fanglinglan@westlake.edu.cn。
科研助理:拥有或即将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深入参与独立/合作课题研究,掌握核心实验技术。欢迎申请者发送个人简历(请包括个人学习、工作经历和掌握的实验技术)至fanglinglan@westlake.edu.cn。
博士研究生:获得包括但不限于化学、药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应届与往届本科生或硕士生。欢迎有责任心、好奇心和耐心的博士研究生入组进行科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