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我在西湖读博士

来么?西湖大学四个小伙带你一起飞
我在西湖读博士
2019年10月24日
媒体联系 冯怡邮箱: fengyi@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5270350
公共事务部

  这是刚刚出炉的西湖大学云栖校区视频,看起来与一般“航拍”无异,但这是西湖大学工学院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刚刚利用无人机“扫描、打印”出来的云栖校园!

  西湖大学工学院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这是一个成立仅半年多的实验室,却很快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当前最热门的领域之一——智能无人机系统。包括机载无人机智能探测系统、无人机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无人机集群协同系统等。其中,仅“西湖三期”就有四位博士研究生加入,他们来自国内外不同的高校和单位,以往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也完全不同,是什么吸引他们来到这里?他们正在做什么?本期“我在西湖读博士”就带你全景“扫描”西湖大学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的小伙伴们。


  问:为什么选择西湖大学?


  李康,实验室内唯一一位本科起点的直博生。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于郑州大学,获得北京上海等多所著名高校保研资格。2018年7月,李康参加了西湖大学2018年夏令营,通过导师的层层遴选和面试,获得优秀营员的称号,并拿到了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通行证”。
  李康:选择到西湖大学读博士,我最初是有点纠结的。这是一所刚刚拿到“准生证”的学校,和国内其他一流高校相比,到底有啥优势?我查了很多资料,也问了不少人,最终促使我下决心的重要原因是我在西湖大学的导师赵世钰。他没有讲大道理,只是告诉我他自己选择西湖大学的考虑过程。他说,这是真正跟随他内心的选择,尤其是到了学校以后,更多地接触了这里的人和事,感觉氛围和他当初想象的一样好甚至更好。当时我有点小激动,不仅仅是因为他说的话,还因为他这样推心置腹地和我分享他个人的选择过程,没有想象中的高高在上感觉,而是很亲切、很随和。
  2018年9月28日,在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系统关闭的最后一天,我点击了“接受”。这里有更加积极的同学、更有活力的老师、更加自由的学术氛围,学校和导师把我们的科研和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在这里读书,很安心。


  问:和青年导师的相处怎么样?


  郑业,硕士毕业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进行无人机视觉方面的研究,就是为无人机装上更灵敏的“眼睛”,通过传感器和算法,让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能够感知周边环境、探测重要目标,再通过决策系统给出相对应的动作指令。
  郑业:2019年3月1日,我在西湖大学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程”。感觉和以前太不一样了!最大的感受是科学研究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我经常打交道的算法为例,之前我拿来算法就直接应用,现在导师不仅让我要知道算法是怎么来的,还要清楚为什么这个算法可以这样使用,这个算法还可以用在哪些问题上,一个课题的训练经历这样一套追本溯源和举一反三,大大开拓了我的科研视野。这就像建造一栋房子,每一层都要坚固、牢靠,这样才能一层一层往上盖。我现在做的就是要让每一层都结结实实的。
  因为这样的定位和目标,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价方式也是我以前不太一样。比如实验室并没有强制规定每天来和走的时间,同学们每人都有一个研究课题,围绕这个课题自己先独立进行思考、学习和研究;老师最看重的不是分数,而是主动性、自学能力和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赵老师说的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说:“本科生以吸取学习知识为主、兼顾一些技能训练;而博士生的本质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掘新问题、创造新知识。”所以,他一般会让我们经历选择问题、学习已有、探索未知、熟悉技能、撰写文章、报告展示这6个步骤,希望通过这些系统的训练,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感觉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棒!


  问:在西湖读博士是一种什么体验?


  宁子安,2015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3年的硕士学习,后在一个研究所工作,一直以来都和无人机“打交道”。
  宁子安:如果天空中有非常密集的、像鸟儿一样多的无人机,如何做到让无人机之间“相安无事”?多架无人机之间可以互动吗?如何让他们分工明确而又协同配合?这些问题是不是很有意思?这就是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以大自然中的蜜蜂和蚂蚁为例,每一个蚁穴或者蜂巢都是一个完整的群体,它们有组织、有纪律,而且个体之间有很强的分工、协作能力。返回到无人机的研究上,每一架无人机能不能也像不同类型的蜜蜂或蚂蚁,围绕着一个目标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井然有序地飞翔在空中?
  2017年11月,西湖大学还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的时候,我就关注到她,仔细翻阅过网站上PI的介绍,但当时还没有从事多无人机编队、协同的导师。2018年8月份,我突然发现西湖大学工学院入职了一位青年PI,也就是赵世钰老师,研究领域和我感兴趣的方向非常吻合,当天晚上我就发了一封邮件给他。当时赵老师还在英国,第二天一早我就收到他的回复,约定在晚上聊一聊,原定1个小时,结果谈了将近两小时还意犹未尽。那以后,我就决定要来这所学校读博,尽管她非常年轻。
  入学至今,如果一定要对这段时间的学习科研给出一个评价,我会选择这个关键词——“纯真”。这里的人都是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不浮躁,少杂念,只想做出好东西,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而且,这里的人们办事效率都高,不管是门锁开不开,还是空调出故障,一个电话就能解决。学术导向决定行政服务,还真的是这样。


  问:未来想做些什么?


  李佳楠,2018年硕士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 主要研究工作主要包括轨迹追踪、视觉伺服等。他是今年最晚一位到赵世钰实验室报到的博士研究生,但从去年开始就密切关注西湖大学了。
  李佳楠:从南洋理工大学毕业后,我曾在新加坡研究所工作过,那段时间有了继续深造的想法,西湖大学也就在这个时候进入我的视线。网上搜索了一下,感觉赵世钰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我很契合,于是写邮件、预面试、面试、一切水到渠成,今年8月,作为“西湖三期”的一员,我正式入学。现在,我在赵老师实验室的研究项目已经启动了,还同步开始上工学院讲席教授Sawan教授开设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前沿的课程,让我意外的是,西湖大学虽然创办不久,但学校已经有了很多五花八门的社团,我选择了音乐社演奏吉他,生活一切开始步入正轨。
  关于未来,我现在还没有想得很成熟,但有了初步规划,正在尝试中。实验室现在有三大研究方向,一是无人机的感知方向,主要是基于多传感器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整合处理;第二个是单体无人机的自我决策和控制;第三点是多个无人机的协同估计和控制。我现在对无人机系统的智能决策和智能控制方向比较感兴趣。无论如何,有安静的校园、有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有友善的老师与同学,未来就会让人充满期待。



  求知、探索、厚德、担当,相信,“西湖一期”、“西湖二期”和2019年9月入学的“西湖三期”的同学们会在西湖大学开启一段激情和奋斗交织的追梦之旅!西湖大学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也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加入!更多信息请参看实验室网站:https://shiyuzhao.westlak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