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大学新闻

一张椅子 | 2023岁末特辑 ②
大学新闻
公共事务部 2024年01月30日
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 zhangchi@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这是一个很新的故事,也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2023年底,又一批冠名纪念制作完成。方方正正的黄铜铭牌,由工作人员仔细地安装到指定座椅背后——学术会堂,学术环廊,学院讲堂,每一个梦想经过的角落。

截至目前,西湖大学云谷校园里,一共有213张椅子被冠以特别的名字。

每一张椅子,每一个名字,都在讲述不一样的故事。


一张椅子,延续一生的风景

故事的起点,在六年前的夏天。

2018年8月28日,“西湖二期”开学典礼第二天,一笔1000元的款项汇入“西湖大学青年人才奖励计划”。捐赠人化名“士羽”留言:

“科技工作50多年

看到西湖大学

似看到祖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希望

贡献微薄之力助之。”


但没有人知道,“士羽”是谁。

得知答案那天,“士羽”已不在人世。2023年夏天,他的两个女儿找到西湖教育基金会,提出要以父母的名字——郭廷翘韩淑春,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学术环,那条串连起数百个实验室的环廊上,冠名捐赠一席座椅。


原来,“士羽”名叫郭廷翘。

1961年,郭廷翘从南开大学毕业,分配到东北林学院。当年,正赶上林学院建校后第一轮发展,在“人拉犁”精神的鼓舞下,他一边给老教师当助教,一边为林化专业有机化学分析课准备教材、组建实验室。

“这些都是我独自完成的。”他曾在回忆文章里这样写道。

六年前那个晚上,当郭廷翘汇出1000元钱,他大概也是看到处于初创期的西湖大学,看到一群立志为科技未来担纲的科学家、一手一脚搭建实验室的博士生,仿佛看到50多年前的自己——那个初到冰城的南方人,从零到一,从无到有,靠着对化学的热爱取暖。

这样的故事,并不是孤例。

郭廷翘初到东北林学院建设实验室那年,张纯礼第一次走出生他养他的那片黑土地。

1960年、1962年,张纯礼陆安琪先后从东北大学(当时名为东北工学院)有色冶金系毕业,又先后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来的核工业部)下的一个保密单位工作。

同样的时代刻度,讲述着相似的人生。

他们也育有两个女儿,只是一家四口几乎没有生活在一起的经历。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核工业科技工作者,张纯礼夫妇一辈子都在做有色金属选矿和冶炼方面的工艺流程设计。广东、湖南、江西……祖国需要他们学什么,他们就学什么;祖国需要他们去哪里,他们就去哪里。

“我父亲是老共产党员,母亲曾是当地人大代表,两人一生节俭,说不要买墓地,有这些钱花在教育上难道不好吗?”

冠名座椅是在2021年,当时张纯礼和陆安琪已先后离世。一张大学里的座椅,是姐妹俩能想到纪念父母最好的方式。

她们只提了一个要求:座椅尽量靠近工学院。

那是2021年夏天,云谷校区并未正式启用,但从学术环廊的落地玻璃看出去,已是一片盎然景象。

座椅冠名20年,姐姐说希望20年后,女儿会以外公外婆之名,延续家族记忆。

张纯礼的外孙女本科读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不久前从哈佛大学研究生毕业,专业是公共健康及人口研究。“她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我希望她知道,她的根在中国。”



一张椅子,延续灿烂的年华

如果说,学术环串连的学院与实验室,寄托着故事中的人对于学科的执着热爱;那几步之遥的学术会堂,则超越学科,超越人类认知边界,孕育着大学之大。

在学术会堂8排15座背后,是一块簇新的黄铜铭牌,安装的那天恰好是2023年8月15日。

这不是巧合。

那天,美国南加州橙县的阳光正好,两位中国留学生——郝思阳范蓉,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婚礼纪念仪式。

在当天完成纪念铭牌的安装,是他们送给西湖的礼物,也是西湖送给他们的祝福,正如铭牌上的寄语所言:

“诗酒趁年华!”

郝思阳和范蓉是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简称USC)的校友,一个学习空气动力学,一个学习市场营销,因热爱户外运动而相识。在南加州漫长的夏季,他们总是相约一起潜水,到了冬天一起滑雪,想家的时候一起露营,在大自然中寻找快乐。

毕业后,他们偶尔会收到母校发给毕业校友的邮件。USC是美国接受社会捐赠最多的大学之一,他们深知捐赠是许多高校的生命线。

2023年4月,婚礼还在筹备阶段,夫妻俩就达成一致,希望用一笔公益捐赠,来纪念这件大喜事。他们在家庭群里宣布了这个决定,家里人都很支持,纷纷给小两口出主意。在西湖区工作的舅妈提议,不如就捐赠西湖大学吧。

西湖大学这个名字,对两个年轻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郝思阳在美国一所知名藤校做科研助理,西湖大学对他来说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而范蓉很早就知道,一所致力于探索世界前沿科学的学校正在自己的家乡成长起来,她从小在杭州长大,总想有机会为家乡做点事情。

“为什么不趁这一次呢?”

当得知,学术会堂8排15座还没有被冠名,几乎是“秒决定”,他们要把这笔钱捐给西湖教育基金会,支持西湖大学的建设。

一句“诗酒趁年华”,赠给彼此——

他们的爱情,不需要盛大的婚礼,携手共度的年华才是至好的纪念。


也赠给西湖学子——

“同学们进到大学,

是人生中最好的年纪,

去探究真理也好,

去努力生活也好,

不要辜负这个好的年华。”


一张椅子,延续新生的梦想

从郝思阳和范蓉的8排15座往后数,不远处的10排9座、10排11座两张座椅背后,写着马依蕊马明然的名字。

他们,是捐赠人马宏亮的大女儿和小儿子——马依蕊,在读小学;马明然,刚上幼儿园。

马宏亮和潘建伟是同乡,都是浙江东阳人,“也知道他是西湖大学的发起人之一”。2022年起,学校开放的讲座和活动,马宏亮只要有空都会来。看到座椅背后的冠名,他想起了小时候想当科学家的自己,和如今自己的孩子们。

冠名时,他分别为这两张座椅留下寄语:

“梧高凤比至,花香蝶自来”

“大象无形,一生向阳”

“等他们长大了,在西湖大学看到自己的名字,会发现爸爸还为他们做过这样的事情。”马宏亮说,自己没能成为科学家,不如换这种方式支持科学家。

从8排到10排,都是开学典礼时新生方阵的座位。

2022年夏天,当徐琴站上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开学典礼的舞台,她的目光始终落在那片座椅上。

那天,她为这群少年朗诵了一封自己写的信。她说:

“去年我生日那一天,我以父母的名义捐赠了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一席座椅,以此来弥补父母从未进过校门而又渴望读书的遗憾。我希望有一天父母能来这里坐一坐,看一看,感受西湖大学与众不同的校园。

同时,作为一位母亲,我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和你们一样,坐在这么好的教室里,这也是我一生的遗憾……”

徐琴的父母,渴望读书但没有条件;徐琴的孩子,有条件读书却因意外变成多重障碍。

她站在舞台中央,泪流满面。

那一刻,她看见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在座椅上挺直了腰板。

那一刻,她仿佛看见诗句变成现实——

“直起腰,我看见蓝色的海和白帆。”


椅子之外

在西湖大学的校园里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蔬一饭

都离不开很多人的无私襄助


从2016年初

89位海归人才踊跃捐赠

帮助西湖大学创建起步至今

3万西湖家人和我们并肩同行


致敬每一位西湖家人

你们的期待与付出

助力我们前进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