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网站、位置和人员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阅读《自我突围》时,李婴宁发现了一个命运般的巧合——
这本书的作者、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多次在书稿中提到自己的爷爷施平。施平曾在上世纪60年代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农办主任,而李婴宁的父亲李宇超,当时任华东局副秘书长;好友韩烽火的父亲韩哲一,当时是华东局书记。
韩哲一、李宇超、施平,三人曾是同事,工作上有短暂交集。
时隔六十载,82岁的李婴宁与好友韩烽火,在西湖大学的学院讲堂冠名捐赠了两张座椅,以父之名。
座位连着座位,恰似当年并肩工作的父辈,在新的时空重逢。
“我觉得他们应该也很欣慰,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给后辈一点鼓励。”李婴宁说。
“把国家建设好”
翻阅历史,韩哲一与李宇超的一生,倾注着对国家的热爱。
韩哲一(1914~2011)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奋斗了近八十个春秋。学生时代,他积极追求进步思想,热情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为寻求救国真理远赴苏联学习。后受组织派遣回国执行任务,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与敌人斗智斗勇,始终坚守党的原则、保守党的秘密。
抗战中,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冀鲁豫边区开展游击战,从事组织、统战等工作,为加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长期从事财税、金融等方面的工作,参与组建淮海战役支前委员会,为巩固政权建设、全力支援前线付出了艰巨不懈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地方和国家计委、经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岗位工作,主要负责财政经济、工业交通等领域,为建国初期经济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和华东地区“小三线”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耄耋之年,韩哲一仍以满腔热忱关怀教育事业。他捐出毕生积蓄51万元,于2009年发起成立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受父亲影响,韩烽火延续了这一事业,担任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秘书长,为教育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中的韩哲一
图片来源: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网站
李宇超(1906~1968)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1924年入党,曾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市委1979年对李宇超的生平描述中写道:“不论是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 还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 他都为党做了大量工作, 为人民革命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少贡献,尤其是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期,曾掩护党中央机关的安全,对党有过重大的贡献。”“全国解放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为党为人民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青年时期的李宇超与子女
图片来源:李婴宁提供
采访中,李婴宁回忆:“我的父母是原来上海大学的学生,他们在那个时候已经想着,掌握了学识以后报效祖国,只是很可惜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因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而不得不中断学业,转入地下革命工作。他们常常教育我们,一定要学到真的本事,才能把我们国家建设好。”
“向理想前行”
这份建设国家的赤子之心,深深影响着李婴宁。在座椅铭牌上,李婴宁写下一句话:“向理想前行!”
这是她对西湖大学每一位青年的祝福。某种程度上,这句话也映照着李婴宁的人生。
李婴宁
李婴宁是中国教育戏剧传播者、著名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曾撰写了《寒灯夜话》《捉刀人》《放鸽子的少女》等多部戏剧作品。退休后,李婴宁一心致力于教育戏剧在中国的引入和推广。
与传统剧场中的戏剧表演不同,教育戏剧是将戏剧元素作为教育方法,应用在教学当中,重在素质培育。1996年,李婴宁在英国学习到教育戏剧的方法后,感受到这是“中国特别需要的”一种素质培育方式。于是,从撰文传播开始,她坚持访学交流、组建工作坊、开辟教育戏剧专业、引进国际教师、深入农村培训教师,为推广教育戏剧工作了近20年。
在李婴宁和许许多多戏剧界、教育界有志之士的努力下,将戏剧应用于教育的方式也渐渐在中国普及。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首次将“戏剧”纳入一至九年级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内容中。
向理想前行的路上,李婴宁一点点有了收获。也正因为如此,她在阅读《自我突围》时与施一公产生许多共鸣。
“为了改变现状,勇于尝试、努力践行心中理想的教育模式,建设一所大学,我觉得这是要很大的勇气。” 她说。
第一次参观西湖大学,李婴宁印象深刻。“这么好的设施、这么好的教授,不论是师资建设还有学科建设,都是我非常佩服的,是我们国家很需要的,能够培养人才,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李婴宁来到西湖大学参观
她很快确定了捐赠的心意。
她期待着,青年学子在这里潜心科研、追求真理。
她期待着,从这里走出更多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她期待着,学有所成的年轻人,能够立足祖国大地。
“祖国并不是什么都好,但她不好的地方怎么改变,要靠你们年轻人,靠你们为了国家与人类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开学典礼上,奔跑着的西湖大学本科生
最新资讯
我在西湖读博士
我在西湖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