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大学新闻

537位“西湖八期”接棒 | 西湖大学举行2024级博士生开学典礼
大学新闻
冯怡 公共事务部 2024年08月24日
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 media@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八月的尾声,送走蝉鸣声声的云谷夏天,送走人来人往的夏校、夏令营、暑研实习。今天,西湖大学举办2024级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我们如约迎来了又一期博士新生——537位“西湖八期”

充满希望的他们,在这里翻开了人生全新的篇章,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征程上接过了属于自己的接力棒!

一同接过的,是西湖对他们一如继往的期待:

“中国的崛起要造就更加美好的世界和人类未来,其中关键一环便是科技强国;要在2035年实现这一目标,你们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科学研究,是一条不同的赛道;读博,也是一个独特的学习阶段:不再只是知识的获取者,而开始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这是每一期西湖博士新生的“第一课”。

为了什么而科研?

做什么样的科研?

要成为怎样的人?

我们在开学典礼上,听到了一些答案,也期待更多自定义的思考。


遗传学讲席教授、副校长许田主持开学典礼


保持坚强的内核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开学典礼致辞中,率先启发同学们思考:未来这几年你打算如何度过?你想从事什么样的科研?

作为校长,他期待每一位西湖学子都能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瞄准真正的科技前沿,摒弃短视的功利主义,全心全意品味科学探索的苦与乐,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原创性的突破。


结构生物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


但是,最前沿的探索往往没有标准答案。

“所以,同学们,在仰望天空志存高远的同时,也请做好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前进道路越是艰辛,越是中流浪急、半山坡陡,越要咬牙坚持、迎难而上。”施老师说,西湖大学将坚持长期主义,竭尽所能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科研、生活条件,但西湖大学不希望培养“温室里的花朵”。“我们期盼同学们不论眼前高峰低谷、还是沟壑坦途,都能保持坚强的内核,把自己锻造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中流砥柱!”

(以下为校长施一公发言节选)

我们坚持一种长期主义,鼓励同学们在使命感与好奇心的双重驱动下养成学术志趣,在导师的帮助下深入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的无尽前沿,在参与解决重大的科学问题和紧迫的社会挑战中实现个人价值、感受极致生命,为人类智慧的广袤天空增添一点星光。

同学们,这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在座的新同学大多都是95后、00后;你们的同龄人们,在刚刚结束的夏季奥运会上已然勇挑大梁、大放异彩,展现出奋斗的力量!科学研究是一个不同的赛道,但接力棒也已然传递到你们手上。中国的崛起要造就更加美好的世界和人类未来,其中关键一环便是科技强国;要在2035年实现这一目标,你们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请相信,你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会改变科学进程,会产生精彩蝶变!

当然,大多时候,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进入博士阶段,你会发现:尽管考试成绩、学分绩点已经不再是你烦恼的来源,但博士生涯会面临截然不同的、甚至是更大的压力。最前沿的探索往往没有标准答案,习惯了高分的你也许一时无所适从;实验中不乏重复和挫败,习惯了优秀的你也许会产生自我怀疑;同龄人带来的内卷压力,更添焦虑……但这些过程本身都是对于心志的锤炼,一帆风顺的科研进展并不是一种圆满,刻骨铭心失败之后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浪漫。“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科研的常态就是如坐过山车般高低起伏。

……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沧海巨变;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爆发,科学发展的速度超乎想象,在创造各种奇迹的同时,衍生出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也令人措手不及。面对滚滚科技浪潮,唯有矢志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鼓励每一位同学不设限地去大胆尝试、不服输地去打破极限。为自己、为民族、为世界探路担纲,为地球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挑战找寻答案、提供解决方案。


保持奋斗的精神

西湖大学的董事会里,有学者、有企业家,还有社会各界的代表。如果要从这些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成就的人当中,求一个最大公约数,会是什么?

“奋斗!”

西湖大学董事代表陈越光


这是西湖大学董事代表陈越光先生给出的答案。“所以我本能地希望,你们保持奋斗精神,乃至终身奋斗!”

他说,大学要铸造的精神,是对未知世界和人类心灵的壮丽探险,是对真理的独立思考,是对爱情的勇敢追求和对他人苦难的深切同情。

在“西湖八期”开学的第一天,他面对这群年轻的奋斗者,说:“有一种永恒叫后续有人,谢谢你们!”


保持创新的渴望

去年,西湖大学成立医学院。“西湖八期”的537位博士新生中,有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等医学专业的同学们,我们也第一次迎来以附属医院临床专家为导师的博士研究生。


免疫学讲席教授、医学院院长董晨


西湖大学免疫学讲席教授、医学院院长董晨,作为教授代表走上开学典礼的讲台。

“我在免疫学研究领域坚守了30多年,深感每一天的研究都充满新的挑战和机遇,是在做一件‘每天都不一样的事情’。”董老师鼓励同学们不断创新,“科研不仅仅是做实验、发文章,其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发现未知,洞察自然的奥秘,正如在一堵墙上发现一扇仅你可见的门。”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教授致辞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夏群科教授致辞


来自联培院校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教授代表,也勉励同学们涵养与世界顶尖水平比肩竞争的志气、胆气和劲气,善于提问,敢于追问,做真的学问。


期待蜕变的发生

保持坚强的内核;

保持奋斗的精神;

保持创新的渴望。

最后,我们有理由期待:蜕变的发生。

西湖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蓝杨宁同学,来自生命科学学院何丹阳实验室。她用自己四年钻研的经历告诉大家:

“在熬过了成百上千个日夜、分析了无数实验数据后,我们的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正式发表了。我们设计的封面刻画的既是疾病相关小胶质细胞‘化蝶’的故事,也是我蜕变的故事,更是各位博士生身上都将发生的故事。”


而2024级的新生代表朱傲宇,放弃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的录取,选择西湖大学。提前访学的体验,已然让他看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

“无论是在课堂、实验室,甚至在食堂,同学们常常展开热烈的学术讨论。起初我有些不适应,显得畏手畏脚,但渐渐地,这种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氛围感染了我,使我从一名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在一次次的学术报告中,我不再只是倾听,而是勇敢地向导师们提出自己的疑问。


蜕变,在西湖。

愿537位博士新生不设限,大胆尝试;不服输,打破极限。

愿每一位西湖学子,以“青春之我”投身科学,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回应时代之问,以不拘一格的态度冲击创新之巅,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