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大学新闻

相信年轻的力量丨化学生物学青年学者研讨会在杭举行
大学新闻
2024年09月25日
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 media@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诚然,生命依然向我们保有许多秘密,而化学生物学,是投向生命深处的一道光。


近日,2024化学生物学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办、西湖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和西湖大学徐益明讲席教授、副校长邓力,分别代表主办方和东道主致辞。


持续两天,250余人、87家单位参会——这是化学生物学青年研讨会创办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137场报告及120余个展板的主力,是青年学者,参会代表中还包括2位去年刚刚获得基金委首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支持的在读博士研究生。


因为他们,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




< 关键词:化生 >


化学生物学,简称“化生”——这是在现场被提到最多的一个词,那什么是化学生物学?


邓力在开幕式致辞中回忆起90年代在美国,见证化学生物学的兴起。化学,可以解释生命现象,由此也可以利用化学手段干预生命过程。而化学,本身就是研究生命的重要方法。化学生物学,就是研究生命过程中化学基础的科学,显然,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抛开严格的“定义”,化学生物学其实早就融入了生活。当你每天关心卡路里的摄入,你已经从能量和化学角度看待生命活动;你身体内的酶,其实就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没有酶,也可以说就没有生命;每次吃药前,你打开西药说明书,总会给你一个化学分子式,这个化学分子将要“调控”你的生命活动。


还有,我们熟悉的薛定谔的猫里的那个薛定谔,其实他在那本著名的小书《生命是什么》里,第一次用物理和化学的视角来讨论生物,算是“祖师爷”之一。他在书里提到的“遗传密码”,其实为后来发现DNA做了某种铺垫。


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邓力在致辞中幽默地说,其实当年也很想做化学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只是当时没有转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致辞


西湖大学化学讲席教授、副校长邓力致辞


开幕式后,是本次大会三场特邀报告。

北京大学伊成器教授以“核酸修饰的化学生物学”为题,介绍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已经在小鼠实验中,实现了先天性耳聋的听力逆转。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王卫教授专程从美国赶来,分享了如何利用降解蛋白进行药物开发设计,同时也分享了诸多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干货策略。


西湖大学程建军教授从跨学科视角,分享了他所专注的研究——多肽螺旋结构——它们具有自我催化功能,能协同加速自身链的增长,这对于仿生合成、高分子化学、限域催化、甚至是生命物质起源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伊成器教授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王卫教授

西湖大学程建军教授



< 关键词:青年 >



但特邀报告并非这次研讨会的“主角”。

本次会议的话筒主要交给了青年学者。从生命现象中基本的化学现象和原理,到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奥秘,到利用化学工具和机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几乎涵盖了化学生物学的方方面面。

在这次研讨会中,还首次出现了“快闪报告”,每人5分钟,目的也是让更多的青年学者得到展示的机会。

事实上,研讨会报到的第一天下午,主办方就组织了一场调研座谈会,专门听取青年学者的建议和意见。

“大家拉家常,畅所欲言。”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开门见山地说。

座谈会开始前,主持人给所有人提了四个问题:

——如何发现和聚集化学生物学人才?
——如何引导青年学者开展独特性与创新性研究?
——如何激励青年学者挑大梁?
——如何提高资助效能?

现场专家和青年学者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想法,其中多次提到了对青年学者的支持,包括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和资源,以及在项目申请和评审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此外,有不少专家提出,应鼓励原创性和高风险研究,以及为这类研究提供更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我们最怕的是有创新的特色项目没有得到资助。”杨俊林说。

而在9月5日晚的“海报之夜”上,主办方同样想突出平等交流的理念。青年学者和已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学者,被安排在一起展示,并不会区别对待。两排长长的展板,形成了一个长廊,人头攒动。很多与会学者都说,好久没见到如此活跃的海报交流场景。


海报之夜


研讨会收尾之时,有两场特别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像是给青年学者的“加餐”。

一场是来自南京大学的郭子建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发言,他的报告题目是“化学生物学学科发展与青年学者成长之管见”。他说,回顾化学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化学生物学是化学领域最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之一。

但在新形势下,面临国际前沿研究的快速发展和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化学生物学应该瞄准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未来取决于今天在座的年轻人,你们是中坚力量!” 郭子建说。他引用12个字来鼓励大家:

始于志同,长于不弃,成于协力。

另一场,则来自基金委化学部化学生物学学科项目主任黄艳,她详细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委近年来在化学生物学方向上的各类项目,以及项目申请时需要注意的流程和细节。对台下的年轻学者而言,经历了两天的“思维风暴”,最后的这场指引报告更像是一本“实用指南”。

去年的12月,由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西湖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交叉科学高端论坛同样在杭州西溪举行,那是关于交叉科学的大讨论。而今年的化学生物学研讨,则是交叉科学的具体实践。生命的探索之路可能是许多路的交叠,正如海森堡的名言:

在人类思想史上,最有价值的发现常常发生在两条不同的思维路线的交叉点上。


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