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网站、位置和人员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6月7日,西湖大学研究生会组织的第十八期WeSalon活动邀请到了物理学讲席教授、理学院“新奇物态及其组织原理实验室”吴从军教授以“Electron Soci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为题介绍凝聚态物理学。
“我们可以把凝聚态系统类比成一个社会,那里面的公民就是每一个电子,那么这些电子他们是既竞争又合作,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结构。”
“‘慈性’里的‘慈’不是我写错了,而是早期大家刚发现‘磁性’这个现象的时候还没有一个特别的汉字,所以借用了母亲对孩子的这个‘慈’……”
“这是金刚石或者钻石的结构,在座的各位在若干年后会花一笔不小的钱去买这么一个东西。到时候你除了说这个东西挺贵以外,可能还能说我知道这个东西的对称性,这还是挺让人impressive的。”
在1个小时的分享里,吴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凝聚物理的发展、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目前的具体应用,最后还用一首诗来概括了宇宙万物: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君掌盛无边,刹那即永恒。
分享结束后,不少同学又围绕着吴老师,在报告厅外的咖啡吧开展热烈的讨论。
微沙龙的后半场,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宿主先天免疫室”的刘自旭博士以“致病微生物与免疫系统”为题向大家介绍了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的互作关系。刘老师介绍到,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类传染病,让人们注意到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前人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从最初的手绘到如今利用照相机记录病原微生物的形态;从一览病原微生物的外貌,到解析它们如何进入宿主体内;并且在探寻宿主如何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历程中,发现了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存在。人们对于病原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求索,不仅发展出了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药物,还推动了一系列生物技术的诞生。而对于病原微生物以及免疫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明净、安全的生活环境。
新冠疫情牵动人心,在场的同学们也积极向刘老师提出心中对新冠疫苗研发技术的一些困惑,将活动推向高潮。
“微沙龙”活动是由西湖大学研究生会搭建的师生交流平台,通过定期的线下分享活动能促进不同学科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的学科交叉融合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
最新资讯
学术研究
人物故事
大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