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网站、位置和人员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Science报道
北京时间2022年8月19日,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人源IgM B细胞受体的冷冻电镜结构》(Cryo-EM structure of the human IgM B cell receptor)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首次报道了人源IgM同种型B细胞受体(IgM-BCR)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揭示了膜结合的IgM(mIgM)与Igα和Igβ异源二聚体复合物组装的分子机制,从而回答了B细胞受体如何组装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同时也为基于B细胞受体的免疫疗法提供了关键的结构基础。
Science官网截图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o3923
B细胞需要抗原与B细胞受体(BCR)的结合,才能进行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这就好比,如果B细胞要组织一场免疫战斗,入侵的抗原是敌人,B细胞受体(BCR)则是探知敌人虚实的先锋。
B细胞的“生命周期”概略示意图
BCR根据mIg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即IgM、IgD、IgG、IgA和IgE。此次施一公团队的研究对象,正是其中的IgM型。实验过程中,他们首先将IgM-BCR的四个组分的cDNA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克隆到表达载体上,接着通过共表达内质网潴留蛋白pERp1促进IgM二硫键的形成,帮助其正确折叠。之后,在蛋白纯化时加入抗体偶联药物Polatuzumab的Fab片段,最后通过冷冻电镜解析了第一个人源IgM同种型B细胞受体复合物3.3 埃(1埃等于0.1纳米)的高分辨率结构(图1)。
图1 IgM-BCR复合物的整体结构图
该IgM-BCR复合物结构包含一个mIgM和一个Igα/Igβ,它们以 1:1 的化学计量比非共价结合。在Igβ的上方,观察到了Polatuzumab的Fab片段的电子密度,证实了Polatuzumab结合在Igβ氨基末端的柔性区域。
图2 IgM-BCR复合物组装的细节图
这样的结构特征暗示了mIgM和Igα/Igβ在细胞内通过共折叠的方式形成复合物。施一公团队通过体外pull-down和体内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 验证了IgM-BCR的组分通过共折叠的方式在细胞内形成复合物的猜想,同时揭示了TM和linker在复合物组装中的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该结构揭示了胞外域上的 14 个糖基化位点,并发现三个潜在的表面抗体结合位点,可能有助于用于疾病干预的治疗性抗体或微型蛋白质的理性设计(图3)。和已经批准的抗体偶联药物Polatuzumab vedotin一样,这些特异性结合IgM-BCR的抗体或微型蛋白质,具有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潜力。
图3 IgM-BCR糖基化位点分布图
Science的审稿人对该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B细胞生物学的一大突破,也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及其团队博士后宿强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宿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陈梦莹以及西湖大学访问学生、郑州大学博士生史嫣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张晓峰、博士后黄高兴宇、博士生黄邦栋,郑州大学刘章锁教授、刘东伟教授,参与了本研究的部分工作。电镜数据采集于西湖大学冷冻电镜平台,计算工作得到西湖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支持。本研究获得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湖教育基金会、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的相关经费支持。
最新资讯
学术研究
大学新闻
我在西湖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