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网站、位置和人员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一千多年前,张衡利用浑天仪观测天体时,他是否曾思考,蕴含这些天体的宇宙究竟有多大?
四百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利用天文望远镜看到月球表面时,他是否曾想象,人类或许能亲自触碰到月球?
这些曾经的发现和想象推动着人类对于未知继续探索,也随之带来更多的思考和疑问。
12月9日,湖心讲堂冬季公开课上,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教授,哲学家、浙江大学讲席教授孙周兴围绕“原初的诗话”,共同探讨面对不可穷尽的未知,人类将走向何方。
我们可以理解宇宙吗?
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会发出许多“灵魂拷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而天文学家会提出更大的问题:“宇宙是谁”“宇宙从哪里来”“宇宙要到哪里去”?
我们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吗?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些答案。
1929年,哈勃观测到宇宙空间的膨胀,以此追溯宇宙的历史,将会得到一个非常自然的推论:我们的宇宙始于一次大爆炸。今天,借助天文观测,我们不仅看到了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火球的遗迹,也目睹了镶嵌在大爆炸火球上宇宙结构原初的种子。
那么,宇宙将去往何方?某一天会停止膨胀还是永远膨胀下去?天文学家发现把天上的星星全部加起来,其贡献的引力也无法阻拦宇宙的膨胀。
九十年前,瑞士天文学家Fritz Zwicky第一次发现了宇宙存在着大量不发光的暗物质。现在天文学家找到了五大独立的观测证据来表明暗物质的存在:恒星的旋转曲线、星际团的动力学、星际团的热气体、引力透镜效应和宇宙结构的形成。
天文学家发现,即使把大量暗物质的贡献全部加进去,还是无法阻拦宇宙的继续膨胀。特别是,1998年三位天文学家同时发现,宇宙不仅会永远膨胀下去,而且会膨胀得越来越快。造成这种加速膨胀的机制是什么?今天得科学家尚无答案,一个新名词“暗能量”由此诞生。
我们知道了宇宙来自大爆炸,知道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但是却不知道宇宙的主要物质组成是什么?武向平教授表示,或许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更牢靠的观测,或许是经典理论出了问题,或者暗物质和暗能量根本就不存在!
宇宙的时空为什么不是平坦的?宇宙中物质和反物质为什么不对称?黑洞里面的物质是什么状态?世界上存在万有斥力吗?五维时空存在吗?时间和空间真的不连续吗……
武向平教授坦言,面对新现象,大多人不愿意放弃旧理论,但是,任何不完备和不完善的理论体系最后终究要被人类新的认知所更替。因此,科学家们面临一个选择,是去面对新理论还是继续寻找暗物质和暗能量。
面对宇宙,我们仍有太多的不解和未知,但武向平教授认为,科学的魅力不正在于此吗?科学从不承认自己是绝对正确的,科学永远在发展,科学永无终极理论。
身处人类世,我们该如何看待技术梦?
对于世界的认知,既需要科学的客观观测和验证,也离不开哲学的思辨。湖心讲堂冬季公开课的第二位主讲人孙周兴教授,则从观测宇宙的主体——人出发,对人类的自然发现和自然、探索自然进行了反思。
他的分享围绕一个概念展开——人类世(anthropocne)。
全球温度上升、二氧化碳激增、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大量放射性元素出现……种种证据都在表明人类已经成为影响地球地形和地球演化的地质力量,一些科学家认为当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球产生了深刻影响之时,地球开始了一个新的世代——“人类世”,因此,人类世也可以叫“技术世”,因为这些影响大部分来自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同时,人类自身也在飞速进步和发展,构建了哲学、科学、宗教、艺术等多领域的系统,通过想象和创造,具有超越自然身体的快乐和趣味,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孙周兴教授指出,人类世告诉我们今夕是何夕,人类处于何种境地。
核弹核能(物理工业)、环境激素(化学工业)、人工智能(数字工业)和生物技术(生物工业)四大“人类世技术”足以对自然人类构成灭顶之灾。孙周兴教授通过这些技术手段举例表明,人类世的技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自然人类通过技术工业统治地球;同时,人类也在被不断加速的技术工业所否定。
面对这样的局面,人类将何去何从?
因为技术发展衍生出的问题,或许答案也藏在技术工业之中。孙周兴教授表示,技术工业仿佛给出了两个建议:数字化或者和走向宇宙,而“数字存在”事实上与走向宇宙是一体的,这意味着未来人类会不断地纠缠于地球与宇宙之间。
走向宇宙、成为多行星动物是人类最终的出路吗?孙周兴教授认为,在人类世,技术统治或许已成定局,但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技术决定了一切,那么其他非技术的文化要素和形态还有意义吗?艺术、想象、情感在人类世又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孙周兴教授最后呼吁,这是一个技术统治的时代,但反思技术梦恐怕是每个人的责任。
以有限的生命憧憬无限的未来
宇宙如此浩瀚寥廓,茫茫未知不可穷尽,人类该如何超越极限,实现自我突围?在最后的对话环节,武向平、孙周兴、施一公三位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武向平: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我们短暂的一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但通过我们人类自身知识的积累,一步步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上一代人给了我们积淀,我们也在为下一代人铺路。
很多事情当时看着没有办法解决,而现在看起来都已经答案,这需要一个突破点或临界点。这个突破不是等待,而是要大胆的想象,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情、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我们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浩瀚的宇宙,不能因为今天还不知道物质的最小结构,不知道宇宙的边际,我们就不探索了!人类永远有好奇心、永远有探索欲,所以知识会不断积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人类最终会走向属于自己的辉煌。
孙周兴:我们总是认为知识科学的进展和研究是无限无穷无尽的,有没有科学和知识的天花板?科学知识有没有边界?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很有趣十分动荡不定的世界,我们大概不能建立绝对的绝对唯一真理了,而只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知识,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觉得我们不行。
正是不行了,不好了,世界变了,一个由传统哲学和宗教虚构起来的同一的和确定的世界已经消失了;正因为这个世界是多元的、相对的,充满着不确定不确定性,才是我们最好的好世界!为什么要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真理呢?
一个相对的、不确定的状况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动荡了,我的立场是:明明知道这个世界不确定,相反明明知道生命总归虚无,但这不是我们消极生活的理由,恰恰相反,这是我们积极生活的理由。所以,我觉得,在这个知识的有限性方面,甚至在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更开放、更自由的姿态以及更强烈的怀疑精神。
施一公: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在这个探索无限的过程中,存在很多苦恼,我们明明知道有很多是未知的,却不知道怎么获取。我常常想,每个人探索未知,不就是在已有的范围里,吸取知识和过去的经验最后自己做一点点延展吗?这个延展是一小步,接着大家一起看能不能延展一大步,偶尔会出现天才级的科学家有一个量子跃迁一样的新发现。但是,绝大部分时候,我们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往前走。
最新资讯
大学新闻
大学新闻
大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