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网站、位置和人员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自古迄今,书画品评和雅集之风由来已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特别是文臣儒士,热衷于丹青翰墨鉴赏收藏的人不在少数。其实审美,本身就是人的天性,引用告子的观点,“食、色,性也”,即吃饭、审美是人的本性,天生就有。
近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韩璐教授应邀走进西湖大学。在WeMeet讲座上,他带领大家感受了两宋时期绘画的魅力,走进凝固的岁月,探寻精神的家园。
提到两宋绘画,最容易浮现眼前的就是张择端那张脍炙人口的《清明上河图》。当然再专业点,还有《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听琴图》等等,可谓不胜枚举。两宋绘画是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的高光时刻,这个时期经典画作频出,丹青妙手云集,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高点和亮点。
韩璐说:“了解宋代绘画对认知中国绘画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宋代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作品,并流芳百世。
绘画品评: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
品评,就是如何去欣赏和评价一件艺术作品。韩璐讲到:“关于谢赫六法的解读,有许多内容是从中国近现代美学奠基人邓以蜇先生那里获得的启迪。有意思的是,邓以蛰先生是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的父亲,原来艺术与科学往往是一家人。”
“六法”是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一书的序中提出的。这本书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绘画理论著作之一,自提出迄今约1500年,成为后代研究绘画理论问题的端倪,时至今日,依旧值得深入探讨。“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韩璐教授对六法逐条进行了解读。骨法用笔,说的是如何用笔,即笔法;应物象形,指的是绘画造型,特指中国绘画造像的观察方法和形体表现问题;随类赋彩,说的是如何用色;经营位置,指的是画面构图;传移模写,则是指向作品临摹的是什么,是师法自然,还是临摹前人作品。而在评判了第二到第五条,即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和经营位置这四点后,就可以评价“气韵生动”这一条了。韩璐补充说:“气韵是审美追求问题,反映出对作品意韵、意象、意境的创造,这是一种对艺术格调的追求和把握,本身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可以感受到,但说不清楚,也不必说清楚,只要抓住笔墨、造型、设色、构图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气韵问题自然就有了抓手和起点。”
另外,韩璐还分享了沈括关于绘画非常经典的观点,即《梦溪笔谈》中提出的“奥理冥造”观。韩璐认为:“奥理冥造指的是艺术创作的真谛是要通过发挥想象力来促进创造力。在艺术家多维度的意念空间里,一切现实都可以被拆解、重组,时空可以穿越,绘画是将现实空间跳跃到非现实空间,去营造非真实的真实。这个冥想,往往比实际创作的时间还要长,因为美的遴选过程是一种逆向思维过程,不是顺熵之变,而是逆熵之行,在繁杂错乱的大千世界里重新建构新的秩序,并给予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这就是奥理冥造的意义。”
一“璐”说“画”时间
把品评方法应用到宋朝画家及其画作上,我们能品读出什么?在讲座上,韩璐分享了他的见解。让我们跟随他的步伐,一起走进千年前的画卷中。
1&2
徐熙&黄笙
《写生珍禽图》,黄筌
《雪竹图》,徐熙
画家介绍: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金陵人,出身于“江南名族”。
黄筌,约903年—965年,字要叔,成都人。擅勾勒设色,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
品评:
这两位古代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显赫,是开宗立派级的人物,代表了绘画两种不同的审美发展取向,即“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筌的作品,华贵亮丽,鲜艳夺目;徐熙的画作,野逸萧疏,幽敻空灵。
《写生珍禽图》是一张昆虫禽鸟的写生作品,刻画细腻精致。从传为徐熙所作的《雪竹图》中可以感受到画中竹叶、竹枝的刻画,整体与细节相得益彰。画面营造出来的景致,充满静谧和悠远的视觉美感,让观赏者仿佛感受到来自千年前那种“快雪时晴”般的诗意。画中的境界是一种心境的营造与表露,于天地之间,以有我之境成身心品格之美,以无我之境成天地厚德之美。用一种精工的写意表现手法,去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大千气象。使人不禁有所感悟,生命就是在喧嚣与静谧之间,在荣华与淡泊中切换。一场大雪,使绚烂繁杂的世界尽归平淡,待雪融化,一切又将生机盎然。如北宋苏轼诗中所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顺熵增之变,行逆熵之旅”。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就是用最为朴素的方式,记录和表述他们的所见、所行、所思和所悟。
3
赵昌
《写生蝴蝶图》
画家介绍:
赵昌(970年-1040年),字昌之,北宋画家,四川广汉剑南人。
品评:
赵昌有个绰号叫“写生赵昌”。这张画的用笔勾勒和墨色点染可谓精耕细作,一丝不苟,设色典雅,气息清丽,该浓的浓,该淡的淡,线条流畅自然,造型生动情趣,充满生活气息。蝴蝶和蚂蚱绘制得惟妙惟肖。画面色彩富有诗意,如一首吟唱清秋池塘边芳草地的小令,娓娓道来,如闻螽斯之鸣,若嗅雏菊之馨,似见翩跹蝶舞,仿佛穿越回千年前一个充满阳光和雨露的清晨。画面的气息韵味十足,使观赏者如身临其境。
4
崔白
《双喜图》
画家介绍:
崔白(1004年-1088年),字子西,安徽濠州人,北宋画家,晚年入画院。
品评:
作品中充满野逸的审美情趣。用笔用墨因质随形,针对客观对象的质感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或奔放,或细腻,依景生形,依形妙造,形神并至,笔境兼夺。画中的主体物兔子和喜鹊,形成一动一静、动静相生的视觉美感。构图上前后纵深推拉适度,景境幽静清远。兔子的造型别致,既符合物理结构又有艺术的夸张。作为大器晚成的崔白,或许将某种人生的舛顺经历和愉悦的情致融入到了这幅旷世杰作之中,在荆棘遍布的蹊径中,在秋风萧瑟的郊野里,一种莫名的孤独感被忽然从天而降的喜悦所取代,惊喜之余,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怅然回首,瞭望晴空,在风烛之年,实现大器晚成的丹青夙愿,值得后人回味。
5
郭熙
《早春图》
画家介绍:
郭熙(1023年-约1085年),字淳夫,河南人。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奉诏入图画院,其画论有《林泉高致》。
品评:
《早春图》的美,在于一种隐匿于葱郁幽静山林中的祥和气象,似在人间,抑或又远离喧嚣,仿佛置身桃源,是一种对渔人之境的心性再造。绘画技艺娴熟,勾皴点染,信手拈来,笔墨随心,造景营境灵活自然。笔墨韵致处理得非常到位,意境深邃。从这张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画的一边是一家人欲乘坐小船出行,另一边是一家子刚刚回来,一来一往,意蕴无穷。江山对中国人而言,是乡愁,更是家的概念。在精神世界里,家永远是春风骀荡,魅力富饶的地方。
6
范宽
《溪山行旅图》
画家介绍:
范宽,生卒年不详,又名中正,字中立,陕西人。
品评:
《溪山行旅图》气势雄伟,应该说在宋代的山水绘画作品中是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力作之一。它把北方险峻的山势地貌特征表现得恰到好处,画面下方一队行旅穿谷而过,徜徉在葱郁高耸的山林间,是一种畅然,或许沐浴在山林间,聆听山溪泄瀑的潺潺流水之声,还有悠扬婉转的翠谷鸟鸣,赶路的心情都会大不一样。从题材角度来讲并不复杂,就是一队行旅途经山间,画家以此为绘画素材,在动静相生中,延展了视觉的想象空间,近景、中景、远景相得益彰,每个细节都刻画得精致到位,令人赞叹。
7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画家介绍:
张择端(约1085年—1145年) ,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人,北宋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
品评:
画面中的桥梁、楼宇和店铺、车马等等,都刻画入微,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及材质都描绘得很清晰逼真,聚散、疏密、开合关系都非常合理,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刻画严谨,市井街道描绘清晰。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深入研究和揣摩,还可以从中洞见北宋时期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等等,这是极好的图像文献,对研究和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很有益处。
8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
画家介绍:
苏汉臣(1094年―1172年),河南开封人,一说为杭州人。北宋末年任画院待诏。
品评:
苏汉臣一生画了许多以小孩为主题的画作。从这幅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宋代人的“学前教育”,这个游戏叫做“推枣磨”,锻炼小孩的耐性和平衡能力。这幅作品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芙蓉花和玩游戏的小孩寓意“荣华富贵,多子多福”。从这张作品看,画中的这户人家是一户富贵殷实之家,并且子女双全,姐姐带着弟弟玩推枣磨,旁边还有很多玩具。一侧矗立着一块观音石,意在观音保佑,吉祥如意。画中的凳子镶嵌贝壳纹样,可能是通过对外贸易外来传入的物件。这表明宋朝是个开放、宽容、和谐、富庶的历史年代。
9
赵佶《听琴图》
画家介绍: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号宣和主人,宋神宗第十一子,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造诣颇高。书法学薛曜,上承褚遂良,创瘦金体(瘦筋体)书。宋徽宗尊信道教。
品评:
个人觉得,从这个画面中看,这并不是简单的一次“听琴”雅集。这抑或是一个考场,听的是琴,论的是道。这个道场的主人公是居于画面中央抚琴的宋徽宗,他似乎在测试两个臣子的智慧修养。这或许是一场进一步选拔人才的考试,也可能是对臣子智商和情商的艺术测试,答案在宋徽宗心里。从画作的题跋上看,意味深长。
10
杨无咎
《四梅图》(局部)
画家介绍:
杨无咎(1097年~1171年)字补之,江西人,自号逃禅老人,寓居南昌。
品评:
《四梅图》表现了梅花的四个阶段,这四株梅花,依次是含苞待放、初放、盛放、凋零,这像是一个带有蒙太奇效果的渐进过程。宋代时文人画开始逐渐兴起,文人画家把自己和某些物象结合在一起,即移情于物,并从中获得某种精神上的认同感。通过感物道情、人与物化,杨无咎已不是杨无咎,梅花成了杨无咎,杨无咎成了梅花,获得了精神上的“天人合一”。梅开一季,花开花落,人经一世,有来有去,这个过程是很相似的,充满生命哲学的意味,也很有禅意。
11
李迪
《雪树寒禽图》
画家介绍:
李迪,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河南人,北宋宣和时为画院成中郎,南宋绍兴时复职为画院副使。
品评:
李迪在绘画可谓才华横溢,题材多为花鸟。他的绘画创作在造型和造境方面都很强。作品特别富有意境,格调高雅,颇具禅意。在中国美术史上,李迪也是一个值得重点提及的画家,因为他的绘画表现技艺,传承了徐熙和黄筌的风格,并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形成了自己的审美韵致。李迪的绘画代表了南宋时期绘画的风格特色。
12
李嵩
《货郎图》
画家介绍:
李嵩(1166—1243),南宋画家,浙江杭州人。擅长人物道释,精于界画。
品评:
流传至今的《货郎图》是李嵩传世的重要作品。他以货郎为题材,创作过多幅货郎图。这些画非常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售卖的好多东西,我们小时候都曾看到过和玩过。
13
李唐
《万壑松风图》
画家介绍:
李唐(1066—1150),南宋画家。字晞古,河南孟州人。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
品评:
李唐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这张《万壑松风图》画卷中,笔锋雄健,刚柔相济,墨色雄浑朴厚。这和前面的山水不一样,比如《早春图》中的山势很灵动、很秀雅,到了南宋趋于更加苍茫浑然。从用笔上看,运笔速度比较快,不像以前比较沉静舒缓。
14
马远
《踏歌图》
画家介绍:
马远(114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祖籍山西,生长于临安,南宋光宗、宋宁宗两朝画院待诏。取法李唐,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半边,马一角”。
品评:
这件作品曾经是中国美院招生考试时的一道临摹作品考题。在这幅画中,欢快的场景跃然纸上,有人像是醉了,憨态可掬,却依然扛着酒葫芦。后面的人一看他要过桥,觉得危险,连忙拦着。而已经成功过桥的长者,像是回头在看这些年轻人,嘲笑他们不中用。画中人物神态惟妙惟肖,整体和局部处理得都赏心悦目。
15
法常
《六柿图》
画家介绍:
法常,南宋画家,自号牧溪,俗姓李,佛名法常,四川人。
品评:
法常的作品大多现存日本,《六柿图》是法常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六柿图》反映的是法常一种心境,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公案。在特殊的境遇和生存条件下,他的绘画艺术更多带有一种佛教禅宗韵味,也是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具有中国禅宗文化内涵的绘画艺术样式。这件作品已经超越了六法法度,无法用法度概念来断其优劣,其所展现出来的,不是笔墨技艺和审美形式,而是一种对世界的思考与认知,是一种潜意识的表露,是内实外虚、浅深聚散的幻化过程,又是一种即相而离相的觉与悟。
最新资讯
学术研究
大学新闻
我在西湖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