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遇见WeMeet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WeMeet
遇见WeMeet
张翔 公共事务部 2023年01月12日
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 zhangchi@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分享人:傅杰,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

01

汉字的源流

汉字是人类文明中唯一使用没有断绝的文字。甲骨文字形虽然跟现在的汉字看起来很不一样,但是表达意思基本的词,比如数字,比如表示人体的手、足的字,比如表示时间的字,都没有变过。所以汉字是世界上还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分成三个部分:形、音、义。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只有在起到记录语言作用的时候,它才是文字,否则它就是一个符号。而甲骨文是有系统的文字,因为它表达语言。但是它不是中国最初的文字,它已经非常成系统了。再以前的文字是什么样子的?学术界公认的结论是不知道。有一些考古学家或者民科,会说哪里发现一个符号,因为跟甲骨文很像,就说那是文字。比如发现一个陶器,上面刻了两个符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尽管它跟甲骨文里面某一个字很像,但是不能确认是文字。甲骨文因为发现的多,我们已经努力了上百年去识别,已经证明是一个系统。

汉字的起源在中国有很多说法。一个比较普遍的传说就是仓颉造字,陕西有仓颉庙,还有人还写了500页的小说《仓颉》。因为黄帝时代是一个传说,传说黄帝时代的史官造了字。造字到了一定成熟阶段的时候,总会有一个有文化的人来整理,从字形等方面整理。有了文字之后,中国古代又要造神,所以就造出来一个仓颉。但是这都是传说,不是信史。

上古时代有图画,因为中国汉字里面有象形字,象形字是根据图形画的,比如太阳的“日”字就是一个圆圈当中一个点,月亮就画一个半月的图形。但是图画不是文字,它是文字的素材,但肯定不是文字。

结绳记事在汉字中的遗存

另外,古书里面有记载“结绳记事”。就是没有文字的时候,比如一个人借了10块钱,就拿一根绳子打一个结,这个结就表示10块。当然,远古不是10块钱,也许是多少以10为单位的米。借20就打两个结,借30打三个结。一直到50年代,我们有民族学家在云南考察,发现有的民族有语言没有文字,仍然看到那些民族在使用结绳记事。学家推测,汉字里面的四个字,很可能就是结绳记事的时代遗留下来的痕迹。就是十、廿、卅、卌。

所以汉字是经过了图画的阶段、结绳的阶段,种种的阶段之后,社会越来越发展了,语言越来越丰富了,就要创立文字。只要是人类,就一定要有语言,要不然就是动物。很多地方还没有文字,那是因为社会发展还没到一定的阶段。甲骨文是中国成系统的、最早的文字。

文字的构成,东汉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做了很好的分析。第一是象形,日、月、木。象形不可能象很多字,其实在甲骨文时代象形字占的比例就已经不高了。第二是指事。比如一横代表水平线,然后在这个水平线上面点一点,它就代表一个“上”字,这就是“上”字甲骨文的写法。然后在一个平行线下面点一点,那就是一个“下”字。刀是一个象形,这个刀很锋利,在刀口上点一点,那就是刀刃的刃。上面这个“木”字。“木”字在下面点一点就是“本”字,代表树根。在“木”上面点一点,就是末。所以本末不能倒置,本是树根,末是树的末梢。第三个是会意,比如一个“木”是象形,两个“木”加起来表示木比较多,就是“林”,这就是会意。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新的意思。这种会意不止古代有,现代还在继续用会意造字。上梁不正下梁歪,“歪”当然不可能是一个古代的词,肯定是后来才有的。怎么来造这个“歪”字,不正为歪,这个就是会意。“孬”,孬种,就是不好,这就是会意。会意很有限制,汉字那么多,仅有这三种造字方式肯定不够。前面都是借助字形,后来是借助字音,一半用字形,一半用字音,发展出来第四种造字方式形声字。汉字当中最大比例就是形声字。有了这个方式之后,很多字就都能造了。第五种是假借,假借已经不是造字法了,是一种使用字的方法。我们学过文言文,什么什么耳,“耳”字是一个虚词,无法表达。那么找一个跟“耳”同音的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耳”在文言文里里早就有了,就是耳朵的象形。既然它同音,我们就借来用一用,它既是耳朵的耳,又是文言虚词里面的耳。这些造字跟用字的方法,在甲骨文里面都有了,明白了这些,后面再来看一些文字就比较容易解。

中国文字的发展,甲骨文之前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把它叫做是刻划符号,或者就是图形。最早的文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甲骨文也叫卜辞,它主要是用来占卜的。郭沫若把很多甲骨文材料编在一起,书名就叫《卜辞通篆》。

商代是甲骨文为主,周代是金文为主,金就是现在的铜。铜器是在西周比较出名,虽然历代都有用,但是西周尤其多。这一家做出贡献来了,王赏赐了,就要把那么大的一件喜事记下来,然后就要拿一个礼器去记载。这个礼器都是青铜做的,青铜上面刻字,当然通过一些浇铸的方式,可以传至久远。所以周人会把受到赏赐,打了胜仗等等信息都浇铸在一个礼器的盖子上。这就是汉字第二个阶段金文的由来。

第三个阶段是战国文字。前面都是用原材料命名,为什么到了战国,就要叫战国文字。那是因为战国乱了,各国有各国的文字,各种材料都有,青铜也有,玉器也有,竹简也有,帛书也有。材料也乱,字形也乱,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用一个材料来命名了,只好叫战国文字。到了秦代,秦始皇要统一文字,先通过大篆,最后通过小篆,然后到东汉徐慎的《说文解字》,把小篆文字规范化。徐慎的《说文解字》,说了9353个字,代表汉字的基本面貌定形了,这部书就被奉为经典,因为它是呈给皇帝的,一直传到了今天。

到了东汉的时候,篆字写起来毕竟不方便,后来就发展了隶书。隶书本来是公务人员把篆字简化了之后的写法,但后来流行起来了,然后又形成了楷书。我们把篆书之前的字叫做古文字,隶书跟楷书叫做今字。

02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历史

傅杰老师教大家认识甲骨文

甲骨文的主要部分都是殷墟出土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商代是第二个,商的时间很长,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600多年。商代主要分成两块,商汤把夏桀灭掉,然后建立殷朝,中期盘庚迁殷,把国都迁到了现在的安阳,这是商代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事情。甲骨文主要发现是在盘庚迁殷后的殷墟,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学者们估计,甲骨文发现到现在有100多年历史。其实清朝之前各个朝代应该已经有甲骨文,小规模的流传过,但大家都没有注意。
正式的考古学之前,中国的文物研究主要是金石学,就是铜器、石刻、碑帖之类的,没有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中国古代很多官员都是金石学家。1899年,有一个京官叫王懿荣,去药店里买药,当时这个甲骨是一味中药,叫龙骨。他买来之后,突然发现上面刻着符号,而这些符号有些和篆字很像,他就怀疑这个是文字,然后去药里面找,找出来不止一片。他越看越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就把药店里的龙骨全买来了,买来以后就认定这是文字。
甲骨文不是历史书,它的作用主要是占卜。在殷商的时候,科学不发达,大家都信鬼神。上到一个国家要不要出征打仗,中到祈祷下雨,小到生病长了一个疮,都要卜一下,什么事情都要问。所以甲骨文才能留下丰富的材料。
王懿荣是最早认定甲骨文是文字的人,他把这些甲骨文的一部分转给了《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然后刘鹗把它编成了一部书《铁云藏龟》。铁云是刘鹗的字,意思是刘鹗收藏的甲骨文,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甲骨文的书。
甲骨文包括两种,甲就是龟甲,骨就是骨头。因为要在上面刻字,而且还要经过烧,是占卜的一套流程。甲骨文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跟牛的肩胛骨,也有极个别的是鹿骨,除了极个别的是用书写工具写的,绝大部分都是刻的。
甲骨文绝大部分都是卜辞。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用染织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甲骨就会爆裂,出现兆纹——“卜”形裂纹。所以卜辞的“卜”字就是一个裂纹的象形,就是裂开了。根据兆纹判断吉凶,然后把卜辞刻在裂纹的附近。
刘鹗他们发现了甲骨文之后,引起了当时一个大学者罗振玉的注意。王国维大家都知道,国学大师,浙江海宁人。罗振玉是王国维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朋友。罗振玉官当的很大,钱很多,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文物。他觉得甲骨文非常有价值,派了他的弟弟直接到河南去收购甲骨。罗振玉写了一部《殷商贞卜文字考》,这是一本具有开创意义的书。罗振玉所有的东西都跟王国维一起研究,因为他们的关系非常之好,但王国维的研究水平当然比罗振玉高。他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把中国的信使向前推到了殷商时代,彻底否定了清末以来的遗古思潮(认为东周以前无信使)。《夏本纪》当然不可信,因为没有东西可以印证,时代太久远了。《殷本纪》在王国维之前也被认为不可信。但是王国维在一片完整的大甲骨上,发现了商朝的先王先公表,这个就和司马迁《史记》相印证。这发现价值有两个,第一,发现先王先公表之后,甲骨文所记载的很多历史事实,都可以借助这个先王先公表来断代;第二,证明《史记·殷本纪》是可信的,东周以上是有信史的。王国维写了一个《先王先公考》,后来又写了一个《先王先公续考》,这两篇文章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不朽的。
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批外国留学回来的人开始研究甲骨文。首先是蔡元培,除了当北京大学校长以外,他还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然后有在国外学考古学回来的李济,还有一直在河南本地研究甲骨文的学养很厚的学者董作宾。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历史材料,就是要把历史做成像地质学、生物学一样的科学,他们最关注的就是殷墟。结果组成了科学考察队,由李济为首,然后联合当地的董作宾,还有后来相对年轻的胡厚宣,在安阳从1928年—1937年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一共出土了2万多片。

03

学者们是怎样研究

甲骨文被做成了表情包

一是字句的考释。首先要文字素养好,说文解字这些熟,如果以前有青铜器文字,青铜器文字也熟。另外是跟甲骨文同期的《诗经》《尚书》,虽然成书时间晚一点,但是记录很多商代事情。还有历史的《左传》,这些都要熟。字句考释经过了一百年,《甲骨文字诂林》,诂是解释,林就是树林,诂林就是把有意义的甲骨文的说法都汇集在一起,就是王国维解释这个字是什么,郭沫若解释这个字是什么,胡厚宣解释这个字是什么,最后李学勤跟裘锡圭跟他们有不同的说法。于省吾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到现在为止都非常有用的书。

葵卯卜

二是篇章的通读。举个《癸卯》对例子,就是癸卯这个时间来卜会不会下雨。这个是“其”字,这个是“自”字,自己的“自”,象形就是一个人的鼻子,我们经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怎么样,所以这个“自”是鼻子的象形。“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字南来雨?”四个方向,雨会从哪个方向先来,然后有人就说这就是诗。残片的缀合。很多骨头都是碎片,碎片三五个字你就看不出它是什么意思了,但是这个碎片可能就是在一根骨头上,现在发现的甲骨文在10万片以上。中国文字博物馆,如果你考释出一个字,上到裘锡圭下到我,看了以后就觉得这个字它的考证绝对是对的,一个字可以获得10万的奖励。残片是三五个字不成,但如果把它跟另外一片,或者两片缀合在一起,证明它们原来就是一块龟甲或者一块骨头,缀在一起它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从甲骨文到敦煌遗书都有缀合的问题,要非常的聪明,记忆力要好,材料要非常熟。

三是时代的断定。这个最大的贡献是董作宾,董作宾后来跟胡适到了台湾,在台湾的中央研究院。董作宾的贡献非常大,那是一篇6000字左右的论文,通过贞人,通过字体,他定了10项标准,确立了一个甲骨文断代的标准。

四是历史的研究。首先要确立一个观念,甲骨文不是历史书。有的学者太重视甲骨文了,看到古书上有,甲骨文问没有,就说这不是商代的事。甲骨文不记载商代所有的事,它只记载跟占卜有关的事。不能以卜辞里面没有就说那个不是商代的事情。

甲骨文到现在120年,学者代代相传,北大、复旦、川大、中山,学古文字的,学历史的,每年都有很好的学生继续在研究。

最后介绍两本入门的书,郭永秉《九个汉字里的中国》,陈文波《字说中国》。

04

观众提问

傅杰老师回答学生提问

提问1:谢谢傅老师,今天收获很大。我对中医很感兴趣,我老师推荐我去看《黄帝内经》。但是要看懂黄帝内经,先要看《说文解字》。我想问哪个版本的《说文解字》比较好?然后哪个版本的《黄帝内经》比较好?

傅杰:《说文解字》版本无数,《黄帝内经》也版本无数。我们学古典的,如果涉及到了比如先秦典籍、两汉典籍,所有老师一上来就跟你说要从《说文解字》开始。但是你现在是博士,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没必要从《说文解字》开始读,除非你对《说文解字》有特别的兴趣。如果想通过《黄帝内经》了解医学道理,重要的医学院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人在研究《黄帝内经》,都有专著出来。所以你要看《皇帝内经》可以直接去看医学院解释的版本。这两本书如果一定要推荐,我推荐中华书局的三全本。

提问2:傅老师好,因为现在有很多甲骨文还没有破译出来,未来有没有可能完全破译出来?

傅杰: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因为很多到底是不是字已经不知道了。有一些是图形,很多字后世不用就变成死字了。另外一个原因,甲骨片很多都是碎的,更增加了考证的难度。以后肯定会有大家公认的字会被再认出来。但是一年考证出3-5个字已经很了不起了。

提问3:傅老师好,我想了解一下字形的演化规律。有没有可能甲骨文本来是简单的字,后世秦汉隋唐,反而字越来越复杂了,然后到我们现代又变得简单了,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傅杰:甲骨文虽然是一种已经成体系的文字,但是在字形上没有经过从李斯到许慎(《说文解字》的作者)对于字形进行规范。比如够不够的“够”字,在甲骨文里面在左边到右边,和右边到左边的都有。另外,那里面字形比较复杂的,比如星星的“星”要写三点,三个“日”字下面再一个“生”字,到后来我们把它省略成一个“日”字,这种就是从复杂到简单。

还有一种就是你说的,从简单到复杂。因为在文字发展过程,为了区别,有些字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师”字,威武之师的师,师本来就是军队。后来传来一种动物,狮子,就借这个师字来用,狮子的“狮”本来是师长的“师”。但是为了要跟师长的师区别开,我们是形声字,后来就加了一个反犬旁,这个字形就比原来的要复杂了。这个不仅是甲骨文,整个文字发展规律当中都有。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