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 西湖新闻 人物故事

我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啦
人物
西湖大学发展基金会 2025年04月09日
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 media@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2月25日,工学院辅导员邬云鹏收到一条微信:“我寻思,等我发第一个月工资了,我想捐给学校,可以吗?”

微信来自于毕业生党张奇。2020年,他考入西湖大学,在工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四年后,2024年6月博士毕业。

2月25日那一天,是党张奇正式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开始博士后研究的日子。

3月24日,新工作的第一个月工资一到账,党张奇就转账到了西湖大学发展基金会的账户上。
“在有一年的毕业典礼上,就有人说起,是不是可以毕业后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捐赠给母校。我心里一直记着这个事情,现在终于做到了。”


2024年,党张奇参加德国亚琛ECIO会议

去年毕业季,同学们奔赴全球各地,在新岗位上继续科研工作。那时的党张奇还在忙着写论文,一直忙到9月份,在导师张紫阳的推荐下到上海天文台做访问学者,同时也在留意各科研机构的工作机会。面试了几轮,党张奇拿到了不少offer,“经过仔细的思考,还是对天文台的科研方向最感兴趣,所以还是选了这里”。

在博士生期间,党张奇的研究方向是基于片上多模干涉的光开关与光计算器件,博士后跨界到天文台,难度会不会很大?

“不会。西湖大学鼓励学科交叉,在学校锻炼了四年,这点跨界的勇气我还是有的。而且虽然课题不一样,但也可以说,这里的工作是我在西湖大学博士工作的延续。”

光谱学是天文观测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光谱可以显示天体的化学成分、温度、密度、质量、距离和亮度等等。

目前,天文台所使用的光谱仪,不光造价极其昂贵,仪器体积也很庞大,像欧洲极大望远镜E-ELT的HARMONI光谱仪要占据大约两层楼空间。近些年,光子学技术在天文光谱学的应用展现了将大型望远镜光谱仪微型化的巨大潜力。这种在天文观测中尝试应用的光子学技术又叫天文光子学,主要集中在以集成光子芯片为核心器件的光谱仪研制上,能将目前的天文光谱仪缩小到几厘米,重量也能减少到几百克,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在西湖大学,我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光子芯片研发的各种技术。而现在的博士后研究,可以说是把集成光学实验室在西湖大学的发明,在天文上找到了应用,所以我很想推进下去。”党张奇说,“这个工作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不止天文台,很多天文爱好者也可以实现更清晰地探索太空。

西湖大学集成光学实验室

毕业快一年了,党张奇时不时会想到在西湖大学的四年生活,尤其是最近申请博士后基金,“整个流程游刃有余,因为我在博士二年级时,就申请过项目基金”。
得益于捐赠人的支持,西湖大学在工学院设立了“西湖大学光电芯片专项支持计划”,党张奇就是项目的受益学生之一,从写标书到答辩,整个过程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申请到的项目基金,“让我有机会去尝试,脑子里冒出的小想法能不能实现。也有机会出国交流,对我个人帮助是很大的”。
博士生四年,党张奇说和其他学校的朋友聊起来时,“我可以很骄傲地说,西湖大学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可以专心科研、不用管任何其它事情的氛围,这是搞科研追求的极致环境了”。
所以,在正式工作、领到第一个月工资以后,党张奇说,马上就想到了捐赠给西湖大学,“希望学校的科研氛围,未来会越来越好”。